今天回去哥哥家陪爸媽吃飯,我也把媽媽的手稿給帶了回來。媽媽曾經寫過好多故事給我,雖然一開始並不是她主動這樣做的。
我始終感謝媽媽培養我喜愛閱讀,這真的是造福了我的一生。印象中媽媽也很常在讀東西,我國中以後迷戀的推理小說,她也幾乎會在我和哥哥看完後,接收過去看。
其實我始終覺得她是個很神奇的女子,她很聰明、很有辦法,但從不刻薄的講話、也從不會有任何一丁點不好的念頭。媽媽雖然受的教育不高,但她在哥哥國中參加科展時前往拍照,竟也可以被其他學校老師從衣著、談吐、氣質,誤以為她是評審。
媽媽從小就放任我閱讀、鼓勵我寫作。她老是稱讚我是個有才氣的孩子,我適合不停的創作。雖然我後來老是覺得我已經走到了一個極限,比起文學獎中的諸多常勝軍,我的程度差太多了。但媽媽對我的信任和支持,我永遠都感激著。(現在我也很感謝我親愛的老公,他是在媽媽之後,第二個這麼鼓勵我繼續寫的人)
大三大四時很積極的投報社,那時候我希望媽媽有件事可以做,順便當她的一個寄託,所以我鼓勵她寫故事給我,然後由我幫她潤飾、幫她打字、幫她寄出。也真的有幾篇她的原創故事被報社錄用,她好高興,也是茶餘飯後她常拿起來講的話題。
她真的寄了好多手稿給我,我也約略可以想像已經邁入中年的她,是如何戴著老花眼鏡在燈下一寸一寸的爬格子。這其實是一種辛苦,但我相信寫作也曾經帶給她快樂。或許更讓她快樂的,是跟女兒一起做某件事。
但我畢業後開始無心於寫作,也懶得修改她的故事,甚至開始覺得她的故事很無聊、老氣、沒刺激性。所以當媽媽再三催促我快幫她改時(因為她已經寄了太多給我了),我漸漸的口氣不再耐煩。我記得最後一次不愛求人的她跟我說:「那我再也不要寫好了!」
現在想起來很心疼,這明明就是我找她做的事,我卻因為自己後來熱情冷卻,然後以拖延來澆熄她的熱情跟期待。能對寫作持續熱情是很不容易的事,尤其是一個已經年過半百的家庭主婦。她很少喜歡什麼東西,所以這次蜜月旅行,我竟然跟陳先生說:「怎麼辦?我不知道要買什麼送給媽媽?」她很少麻煩孩子、也很少讓我們為她操心。所以每當我想到我這樣的拒絕她,我心裡的遺憾就越來越氾濫。
不過我想一切還來得及,因為媽媽身體還很健康,因為那些手稿我都還留著。所以我今天把它們通通找了出來,我要好好的就這些故事的原型架構改出一個個有趣的故事,投到報社,再讓媽媽開心高興,也讓她有意願繼續再寫。
我想,這就是我愛她的方式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