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取自博客來。(按圖片可連結至博客來書籍頁面)
最近看了一本讓我蠻感動的書,就是「逐光獵影:范毅舜的攝影心法 」。
這本書是向圖書館借來的,第一次借時我來不及看就還了,那時候對「范毅舜」並沒有太大的感覺。直到姊夫推薦了「科比易的最後風景」,我又腦波很弱的對於買書這回事很少猶豫,跟著買了後想說應該要來認識一下作者吧,再次從圖書館把這本很新、看來沒什麼人借的書帶回家了。
書寫的很淺,攝影剛入門者可以看,它還有解釋到光圈快門景深這種東西;但書又寫的有深度,它教人怎麼在具備基礎後可以靠著如何的練習更上一層樓。書寫的很私人,因為書名就告訴你,這是旅居歐洲的范毅舜的「攝影心法」;但書又寫的很普及,讀者可以學習到如何抓取被攝者的神韻、眼神,如何暢遊於光影中。
作者還有一個讓我感覺很親切的原因,他是台南人。啟蒙他的一個拍照點,是台南女中後面的五妃廟。想著,或許我們都曾騎著單車經過屬於台南夏天的午後,他駐足停留拍照,而我則是和同學輕快的停下喝那有名的綠豆湯,這樣想,彷彿跟作者有了一種接近鄉愁的連結。
除開個人原因,這本書的文字很流暢,很好閱讀。享譽國際的攝影師,並不特別吊書袋,也不自以為是攝影就是一切,就該睥睨其他的藝術或娛樂。這樣的氣度,讓我覺得尊重,開闊的心胸顯示他的恢宏。
怎麼構圖、怎麼取景,甚至怎麼等待,這本書都闡述了。與其說書裡教了什麼技巧,不如說作者想要分享的,是一種溫和的堅持。加上他本身大學念的是繪畫,書裡呈現的照片,宛如油畫般的鮮豔。
書裡的人物像,有戲臺上光鮮的楊門女將、曹七巧;也有戲班後台寫真深刻的人生。有他「老家人」攝影展裡家族老人斑白的皺紋,也有同一個攝影展裡笑顏燦燦爛的小孩。但每一張相片,都讓原本對人像(物)攝影沒興趣的我,仔仔細細端詳了好久,我也開始學習體驗什麼叫做「讓人物的眼睛說話」。
這是一本我近期很喜歡的攝影書,應該會找個機會買下來,相信下一次的翻閱,會帶給我新的感動、啟發與收穫。
對了,補充一個。這本書裡面有一張圖我好喜歡,就是一張在教堂內,拍一大束光線傾瀉而下的照片。第一次感覺這麼像流水的光,真的是叫「光束」。作者也分享拍攝技巧,或許我這趟到歐洲,可以試試看。